【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5.04 02:57 pm
東南亞國協(ASEAN)10國與中、日、韓昨天在印尼峇里島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規模為1200億美元,以因應金融危機的衝擊。
10+3財長就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借款方式和監督機制達成共識,分析師說,這項協議顯示亞洲國家加強區域金融和貨幣合作的意願,有助於亞洲國家聯手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
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經理莫比爾斯在峇里島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指出:「重點不是外匯儲備庫的金額,而是各國攜手合作的訊息。這是非常重要的發展。」
東協10國與中、日、韓財長在峇里島聯合公報宣布,在2007 年5月「清邁倡議(CMI)」的基礎上,中、日各出資384億美元、南韓出資192億美元;東協則出資20%,東協四大經濟體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各出資47.7億美元、菲律賓提供36.8億美元。
公報指出,籌建區域外匯儲備庫有兩個核心目標:一是解決區域內的短期資金流動困難;二是作為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補充。在發生金融危機時,儲備庫將以借貸方式向出現流動性困難的成員提供資金幫助。
公報說,10+3財長並一致同意,盡快建立獨立的區域監督機構,以監控和分析區域經濟狀況並支援區域外匯儲備庫決策。並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與亞洲開發銀行(ADB)和東協秘書處緊密合作,加強現有監督機制。
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表示,建立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對維護地區經濟金融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將對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係產生積極影響,增強本區域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
【2009/05/0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