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投稿 2009/04/20
不景氣搶救失業,公部門卯起來釋出工作機會,但您知道這個「鐵飯碗」都在做哪些事嗎?
【文/unmasked】
不景氣搶救失業,公部門卯起來釋出工作機會,但您知道這個「鐵飯碗」都在做哪些事嗎?
畢業那年我幸運考取公職,進入這個不曾列在我的志願排行榜、也從未接觸過的行業。聽著聲聲「恭喜」,我反而不知自己是否該覺得高興,因為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印象中的公務員就是「朝九晚五、思想僵化官僚、生活重複又呆板、坐領乾薪的米蟲」,想到一生就要這樣毫無挑戰性地度過,確實有點不安。
分發到的單位正面臨重整,業務、人事都處於緊鑼密鼓時期,第一天報到,辦公室就鬧空城計,因為長官都到立法院去了;辦公室周邊常停滿SNG車、每到中午就有民眾用大聲公抗議;質詢、寫報告、擬Q&A是兵家常事,更要習慣「今天下午四五點才送達的公文,下班前就得交」的工作節奏;但偶爾也有機會與電視上的焦點人物近在咫尺,或與知名專家學者共事;從接民眾申訴電話到適應繁瑣的公文流程後,我漸漸明白:這個公家機關不是我想的那回事。
2年多來,經歷了3任首長,雖然有時對「年資經歷(關係)重於能力」的公職文化感到不滿,但確實也遇到不少可敬的長輩。例如到職後三天,我依長官給的大綱,半抄半摸索所寫的第一份公文,在面對會辦單位的質問時幾乎一問三不知,「文件簽了你的名,你就要負責,對自己所寫的每段話都要能說出為什麼。」『新人』不是理由,會辦大姐嚴格但受用的提醒,讓我對「簽章」這個行為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也為我的公文寫作上了一次震憾教育。
「人在公門好修行」,在終身雇用制的公職路上,我還只是個入門者,姑且就以我在這段期間的觀察,分享給對公職存有憧憬或好奇的朋友吧!
一、不滿意,還是可以試著改變:
公文禁用回收紙,印表機也無法自動雙面列印,偏偏用紙量大,背面完好卻無法再利用的紙張堆積如山,我有一種每天都在砍樹的罪惡感。憑著「初生之犢」的傻勁,我向長官反映內心的掙扎,明白了這種不成文規定的緣由後,我們達成共識:公文本身仍不能雙面列印或用回收紙,但其他相關附件不限制;長官並承諾未來汰換機器時,會優先考慮環保性(後來,我們果然有了比較聰明的印表機。)
二、低調不代表沒有人情味:
「知道的不要說,不知道的不要問」,明哲保身的低調文化讓許多科室在上班時間靜得連一根針掉下去的聲音或許都聽得到,同事間除了必要的公事交談,平常就是「多做事,少說話」,我覺得自己上班後朋友反而愈交愈少了呢!後來,當我請10幾天的假要到國外當志工時,包含別科室及不常見面的同事紛紛整理好大包小包的物資,照例很低調地拿來給我後,我才知道:大家並非漠不關心,只是表現方式比較保守,少了點活潑與熱情罷了!
三、官不可僚,民不可刁:
我總自稱為服務業,但面對少數不可理喻的人,正義感仍會不請自來:
某次在活動現場,一位記者在拿不到所要的資料後,抓起攝影機生氣地說:「信不信我拍你?」我的公「僕」精神完全不見,回敬他:「攝影是你的專業,不是拿來給你意氣用事,當個人洩忿工具的,你不覺得這樣,是褻瀆了你的記者身份嗎?」
隔天,我的照片出現在財金頭版,臉就占了照片的二分之一,比首長們的版面都來得大,名字則是「幕僚」。同事羨慕我首次辦活動就上報,我則疑惑:這是純巧合,還是得罪記者的結果?
「請問在找什麼處室嗎?」受到一位長輩的啟發,看到洽公民眾在告示牌前疑惑佇立,或在走廊來回東張西望,我總會主動問上這麼一句。如果我的舉手之勞能讓民眾對公家機關的官僚印象有一點改善,打電話來時不再劈頭就罵,或嗆聲「我和XXX很熟……。」那對公務員的士氣將是很大的提振。
四、沒有「所學非用」這回事:
就我所知,許多大型活動及產業界的代表性獎項,從制定活動辦法到徵件、找評審、規劃典禮等,通常都只由一位承辦人負責,因此,大至招標、修法,小至開記者會、安排工作人員的食宿交通,全都得一手包辦。學生時代的課業、社團活動、打工經驗等,無一不能在職場上「學以致用」,成為你粉墨登場前的最好暖身。
常有人問我:「後不後悔沒去當老師?」我目前的答案是:「不會。」一來我可能考不上,二來,比起盯小朋友寫功課、午餐有沒有吃乾淨、協尋他們遺失的作業簿等級務,我反而慶幸自己誤打誤撞走上公職,能參與國家的施政過程,還有許多在職進修的機會。
「選擇最適合,而非最好的」,菜鳥以上、老鳥未滿的我,對公職的認識尚淺,未來是否會轉換跑道也未可知,但讓每階段都成為下階段的基石,把自己放在最適合的位置,卻是我給自己的期許,也送給正在尋找工作第二春的你們!